91成人网/啪网址/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成人h在线

 
我國海洋經濟形勢及未來展望
來源: | 作者:劉明 | 發布時間: 2018-02-07 | 3878 次瀏覽 | 分享到:

全面開發利用海洋,對于緩解國家資源緊張的矛盾,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壯大海洋經濟,對于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穩步提升

  近年來,中國海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已成為國民經濟尤其是沿海地區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穩步提升。

  海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貢獻保持平穩。“十二五”以來,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海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全國海洋生產總值6年平均增速7.5%,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9.3%以上。

  海洋經濟集聚發展格局形成。海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年均增速20%以上,成為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海洋服務業穩步增長。海洋經濟區域創新示范建設推動海洋產業集聚成效顯著。目前,已形成以青島、廈門、廣州為中心的海洋生物醫藥制品產業集聚區,天津海水淡化產業集聚區和江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聚區。

  海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成效顯著。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5.1∶47.8∶47.1,調整為2016年的5.1∶40.4∶54.5。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實現從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深遠海跨越。海洋養殖在海洋漁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捕養比由2010年的44.8∶55.2轉變為2016年的41.4∶58.6。海洋船舶工業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海洋新興產業已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2010年~2016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9.8%,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5%,海洋電力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3.9%。海洋服務業發展迅速,2010年~2016年,濱海旅游業年均增長達13.92%,涉海金融服務業快速起步,金融調節海洋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

  海洋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興海”戰略深入實施成效顯著,目前國內已先后設立8個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15個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12個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和3個工程技術中心。一批涉海企業相繼組建了海洋監測、深海裝備、海水淡化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海洋高技術企業快速成長,初步形成了政、產、研、金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海洋產業技術創新取得跨越式發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成功突破7000米,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最大作業水深達3000米的第6代半潛式鉆井平臺試驗成功,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由40%上升到目前的85%,一批海洋生物制品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涉海就業穩定增長。與2011年相比,2016年涉海就業凈增1516.4萬人,增幅達71.95%。涉海就業人員數占全國年末勞動就業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從2005年的3.73%增至2016年的4.67%。沿海省份中,天津市、海南省、上海市、福建省涉海就業人員占地區就業人員比重都達到20%以上。

  海洋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有力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目前,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29個國家有涉海投資項目,投資涉及的主要海洋產業為漁業及水產品加工、航運及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及油氣勘探開發及服務業等多個領域。截至2015年,中國已批準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19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入區的中國企業達2790多個,入園企業投資額達120多億美元,累計產生480多億美元的產值。

  海洋經濟宏觀政策體系逐步構建完善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海洋經濟宏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發展。

  頒布實施海洋經濟發展規劃。2012年9月,國務院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成為“十二五”時期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做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部署。2013年7月,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體學習時,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要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堅持海陸統籌,壯大海洋經濟。”

  沿海地區積極開展海洋經濟試點。自2011年,國務院相繼批復了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和天津的試驗區規劃和試點方案,批復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各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建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廣東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的實施廣東省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規劃領導小組。山東先后編制26個專項規劃和“四區三園”等9個重點區域規劃。福建通過預算和各類涉海專項,每年投入試驗區不少于10億元。天津積極與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海洋經濟試點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了陸海統籌,提升了海洋經濟發展的層次。

  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科技興海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科技興海發展規劃。2008年,國家海洋局、科技部聯合發布了《全國科技興海規劃綱要(2008年~2015年)》。2016年12月,國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聯合印發《全國科技興海規劃(2016年~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55%,海洋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二是促進科技興海示范區建設。2012年6月,財政部、國家海洋局聯合頒布《關于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的通知》,提出要以發展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2012年12月,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批復山東、浙江、福建、廣東4省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實施方案,支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12年,國家海洋局加快了推進全國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的認定,認定大連現代海洋生物產業示范基地、江蘇大豐海洋生物產業園和福建詔安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有效推進海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促進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從政策上著力推動海洋傳統產業升級,積極推動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改造提升海洋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推動海運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沿海港口布局”,“加快海洋船舶工業產能調整……調整優化船舶產品結構”。2013年3月,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海洋捕撈由近海向深遠海拓展,海水養殖從傳統養殖向健康養殖過渡,漁業加工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中國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旅游,大力推動郵輪游艇、海洋海島旅游開發。《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規模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結構優化的船舶工業體系,力爭步入世界造船強國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先進國家行列”。

  未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展望

  十九大針對海洋發展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新時代的海洋領域發展戰略必將引領和推動海洋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一、“海絲之路”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

  自中國2013年提出與沿線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中國與“海絲”參與國家以海洋為紐帶,以港口為基礎設施,以海洋產業和經濟發展等為重點,取得一系列建設進展。目前,中國已經先后與亞洲、非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島國的許多國家建立了海洋漁業合作關系,與20多個國家簽署了漁業合作協定。以中遠集團為代表的遠洋航運業已實現全球化運營。中國的海外油氣業已實現全球布局,海外業務涉足亞洲、非洲、美洲、歐洲、澳洲等地區,未來油氣服務業和油氣裝備業是中國油氣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發展方向。

  自2013年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通過高層互訪、簽署經貿和海洋合作協議、構建多邊和雙邊海洋合作機制,得到了主要沿海國家的積極響應,并在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打造陸海連通的三大經濟走廊、建設臨海產業園區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

  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取得的良好合作基礎,必將為海洋經濟未來發展創造新空間和新機遇。

  二、加快海洋強國建設客觀要求海洋經濟協調務實發展

  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就是要以科學規劃促進海洋經濟長遠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好國家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指導沿海地區規劃的制定,促進陸海聯動,統籌開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項目。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完善執法體制與監督機制,不斷提高海洋綜合管理水平,進一步規范海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保障海洋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利。要以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平衡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使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衡量海洋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的重要標準。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可達到9萬億元;到2025年,達到13萬億元。到2030年之前,海洋經濟仍將處于成長期,將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增長方式將進一步向集約型轉變,海洋資源利用效率將大幅提升。

  三、各類海洋經濟示范區將成為海洋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增長極

  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有堅實基礎,上海臨港地區未來將“打造海洋發展戰略橋頭堡”,培育發展處于海洋產業鏈高端、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方向的先進海洋經濟產業集群。深圳以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等為代表的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且在港口貿易、集裝箱規模方面有較好發展基礎,未來依靠粵港澳大灣區,有助于構建出大灣區全球高端海洋經濟發展格局。

  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6個國家級新區以海洋經濟為主題,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2016年,舟山群島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8億元,位列浙江省第二。青島西海岸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近2900億元,超過山東省內9個地級市,位居國家級新區前3強。未來,6個沿海國家級新區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四、海洋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風險

  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但同時仍面臨諸多風險,如政策風險、海洋環境風險等。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規定實施陸源污染達標排海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機制。這意味著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研發、海洋工程建筑等部分海洋產業可能面臨海洋環保政策風險。

  陸源入海污染壓力仍然較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較重,未來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沿海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個大中型海灣中,每年有近一半全年四季均出現劣四類海水水質。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多處于亞健康狀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較差。近岸海域環境污染較重對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水養殖業、近海漁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海洋災害對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諸多不利影響。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風暴潮災害,平均每年占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0%以上。

  (作者單位系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