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得益于油價攀漲,全球海洋工程裝備運營市場延續溫和復蘇態勢,裝備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行業繼續優化整合。但是,建造市場新造需求依舊有限,行情較好的浮式生產平臺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接單難”“交付難”“盈利難”持續困擾企業。
運營市場:
供需矛盾漸緩和,“換血重塑”為經營
(一)國際油價持續走強,海洋油氣開發熱情繼續恢復
2018年,國際原油價格延續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攀漲勢頭。期間雖經歷全球股市暴跌、美國原油產量超預期增長等,但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持續壓減產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球原油過剩的壓力。加之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要求各國禁止進口伊朗原油,市場對全球原油供給短缺尤其是中東供給短缺的擔憂不斷增加。截至6月底,布倫特國際原油現貨價格為77美元/桶,較年初上漲16%。
持續上行的油價在一定程度上驅散了行業陰霾,海上油氣開發活動進一步活躍。海上油氣開發的增加使得裝備新租需求持續釋放。以鉆井平臺為例,從數量上看,2018年上半年,全球新租數量達到115艘(座),同比增長11%,是2016年同期的2.6倍,超過2014年同期的87艘(座);從租約總時長來看,2018年上半年,累計達到940個月,也較2015年和2016年出現明顯增長,但是,由于船東不愿被低租金鎖定,新租租期普遍較短,導致累計租期不如2014年同期,也這反映出目前市場復蘇仍處于初期。
(二)運營市場溫和復蘇,供需矛盾進一步緩和
需求增長。隨著海上油氣開發活動的增長,裝備需求量也隨之攀升。截至2018年6月,全球鉆井平臺在租數量達到477艘(座),較年初增加28艘(座);海工輔助船在租數量達到3412艘,較年初增加220艘。
拆解提速。由于部分船東籌謀在市場復蘇之前提升船隊競爭力,開始優化船隊結構,處置不具競爭力的老舊裝備,市場退役拆解量開始溫和增長。特別是挪威Borr Drilling公司等新晉市場參與者通過打包裝備資產,讓老舊裝備以拆解或者改作他用等方式出清,對緩和供給端起到了一定作用。2018年上半年,全球共計拆解鉆井平臺25艘(座),同比增加10艘(座);共計拆解海工輔助船68艘,同比增加43艘。
交付下滑。隨著部分有租約裝備訂單陸續交付完畢,在建裝備“投機”比例不斷提升,導致交付難度越來越大。盡管在行業兼并整合以及船廠尋求“割肉”去庫存的背景下,部分裝備實現轉售和交付,但是交付量仍出現下滑。2018年上半年,全球共計交付鉆井平臺4艘(座)和海工輔助船45艘,同比分別減少3艘(座)和5艘。
總體來看,在需求和拆解增長以及交付下滑的共同作用下,2018年以來,全球海工裝備供應過剩之勢逐步緩和。截至6月,鉆井平臺市場利用率為70%,較年初增長4個百分點;海工輔助船利用率為74%,較年初增長5個百分點,這也是鉆井平臺和海工輔助船利用率自2016年年中以來首次雙雙突破70%大關。
(三)租金費率繼續承壓,行業盈利水平依舊低下
盡管海工裝備供需形勢有所緩和,但裝備過剩的事實不可否認,當前仍有大批裝備閑置,運營市場競爭持續白熱化,這也就導致裝備租金持續承壓。
利用率和日租金水平直接決定著裝備運營商的業績。盡管利用率的上升為運營商收入提升創造了條件,但持續低迷的租金水平依舊壓制著運營商的盈利能力。部分運營商2018年第一季度依舊虧損,部分企業在前2年提計大規模資產減值之后在當前實現扭虧為盈,但盈利依舊微薄。
(四)二手交易行為活躍,運營行業重構整合
2017年以來觸底回升的市場早已將裝備運營行業引入重構整合通道,裝備資產收購行為明顯增多。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球鉆井平臺和海工輔助船二手交易和轉售數量分別達到31艘(座)和67艘,維持在2017年水平,高于2015和2016年全年水平。
與此同時,裝備運營商利用市場回暖時機推進債務重組,為企業進行“充血換血”,緩解債務壓力,優化現金流,提升經營能力。
建造市場:
新造需求仍有限,中、新“搶單”很強勢
(一)新造需求極為有限,裝備價格持續低迷
盡管運營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但裝備建造市場依舊整體表現低迷,過剩的裝備供應導致新訂單缺乏孕生基礎,新造需求極為有限。2018年上半年,全球累計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36艘(座)、53億美元,以金額計,同比下滑約23%,延續2017年以來的成交水平,雖較2016年明顯提升,但依舊處于歷史低位。
建造企業巨大的開工缺口以及近乎消失的新造需求導致市場競爭極為激烈,企業對每份新訂單都虎視眈眈,極端的買方市場對裝備新建價格形成嚴重的壓制。2018年6月,新造自升式鉆井平臺估價為1.5億美元,較年初減少約500萬美元;新造超深水鉆井船估價為4億美元,自2017年年底以來未曾變動。
(二)浮式生產平臺活力不減,非油氣功能海工船訂單增多
油價的持續攀漲以及油氣開發成本的大幅壓縮使得油氣公司對眾多海上油氣項目實現商業開發的信心愈加堅定,不僅之前被擱置的項目重新上馬,很多新的項目也在加速推進,浮式生產平臺訂單陸續釋放。2018年上半年,全球累計成交浮式生產平臺訂單9艘(座),包含4艘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1座圓筒形FPSO、1座半潛式生產平臺、1艘浮式液化天然氣(LNG)生產裝備以及2艘浮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FSRU),合計金額為34億美元,占全球海工裝備成交總金額的64%。
海工船方面,非油氣用途海工船訂單成為主角,將上半年成交量推升至26艘(座),合計14.8億美元,占據上半年全球海工裝備成交總量的28%,同比增長約14%。其中,海上風電、海上工程施工、海上救助打撈等非油氣用途船型累計成交18艘(座),合計11.6億美元,占海工船成交總金額的近八成。
鉆井平臺方面,盡管市場過剩形勢嚴峻,但是,由于新建價格極低,部分船東考慮借機升級優化船隊結構,同時受新技術新設計驅動,少量訂單正在孕生。上半年,吉寶遠東船廠承接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合同金額為4.25億美元,這是2016年年中以來全球首座鉆井平臺訂單,也是2014年年底以來全球首座半潛式鉆井平臺訂單。
(三)中、新強勢“搶單”,韓國份額被“侵蝕”
隨著市場需求持續聚焦在浮式生產平臺領域,原本以自升式鉆井平臺為主的中國和新加坡不斷加大對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爭搶力度,聯合工程設計企業廣泛參與全球范圍內的項目招標,以成本和價格優勢獲得相當數量的訂單。
中國方面,2018年上半年累計承接生產平臺訂單4艘(座),加上15艘海工船訂單,總接單金額達到24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全球占比為45%,位居榜首。新加坡方面,在2017年打敗韓國三大巨頭獲得Johan Castberg 項目的FPSO船體新建合同之后,新加坡企業2018年再次在Vito半潛式生產平臺等招標項目中將韓國企業斬于馬下,2018年上半年累計接單17億美元,接單額遠高于2017年同期,全球占比為31%,位居中國之后。
韓國方面,2018年上半年僅承接1艘浮式LNG生產裝備和1艘FSRU訂單,合計金額約7億美元,同比大幅下滑84%,市場份額僅剩14%,被中國和新加坡遠遠甩在身后。
(四)部分裝備庫存得到處理,訂單交付形勢依舊嚴峻
為解決庫存問題,緩解生存壓力,海工裝備制造企業持續尋求各種庫存裝備處理方式。得益于市場資本的介入、船東考慮借機優化船隊等原因,部分庫存裝備得到處置。
盡管部分庫存裝備實現轉售,但并不意味著裝備能夠立即交付,所以,全球手持訂單按期交付率依舊處在極低位水平。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裝備按期交付率僅為26%,較2017年進一步下滑3個百分點,其中,鉆井平臺僅有4艘(座)交付,交付率為7%。中國海工企業手持訂單投機屬性更為濃重,交付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上半年交付率為17%,其中鉆井平臺交付1艘(座),交付率僅為3%。
(五)企業訂單缺口巨大,部分產能開始出清
對于建造企業而言,盡管當前手持訂單具備一定規模,但是該批訂單已經基本完成,在碼頭矗立閑置。而新訂單又嚴重不足,導致開工缺口不斷擴張,部分企業已經無單可造。為此,建造企業一方面拓展浮式生產平臺領域,另一方面轉型商船甚至是非船領域。但是,同時也有部分企業終不能適應市場的蕭條,開始破產出清。2018年上半年,現代重工由于手持訂單不足,計劃關閉其海工船廠,并解雇海工部門三分之一的高管;挪威海工輔助船建造企業Simek公司由于訂單枯竭被迫關閉。
未來走勢:
溫和復蘇可持續,建造“創傷”待愈合
作為海工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國際油價有全球供需改善、庫存消減、地緣政治等因素支撐,短期內仍將保持相對高位,但隨著美國原油產量和出口量的進一步增長,以及OPEC增產逐步落實,油價存在回落的可能,但下滑幅度將極為有限。相對高位的油價和大幅壓縮的開發成本將一起支撐海洋油氣開發活動的進一步增加,帶來更多的裝備需求。同時,考慮到市場兼并整合帶來的老舊裝備出清,運營市場供需關系將繼續改善,利用率將繼續抬升。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仍未完全走出供應嚴重過剩階段,短期內租金水平難有實質性反彈。
受制于供應過剩和手持訂單規模龐大,短期內,鉆井平臺和油氣用途海工船新造需求微乎其微,以浮式生產平臺和非油氣用途海工船訂單為主的訂單結構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延續。盡管浮式生產平臺新訂單可觀,但是由于門檻較高,只有大型企業才能進入,中小型企業難以受益。同時,更多企業的加入將不斷激化浮式生產平臺領域競爭,壓低訂單利潤水平。因此,對于建造企業而言,未來一段時間仍是創傷愈合期,“接單難”“交付難”“盈利難”等現象難以徹底消除。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 劉二森 彭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