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成人网/啪网址/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成人h在线

 
海洋強國這五年: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路徑
來源: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海洋門戶網站 | 作者:proa68cfd | 發布時間: 2018-03-14 | 3291 次瀏覽 | 分享到:

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近日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經過40年的發展,海洋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17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7萬億元。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是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

近年來,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大戰略支撐下,中國海洋經濟的活力愈發凸顯。其中,海洋經濟“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海洋產業價值鏈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優勢與不足

自2000年“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以大型央企為主力的涉海企業對外投資遍布全球,不僅包括漁業、航運港口、海洋油氣等傳統海洋產業,也廣泛涉及海洋裝備制造、海水利用、海上風電、海洋服務業等新興海洋產業。

其中,獲得大范圍“點贊”的主要包括以下產業:

一是海洋油氣業“走出去”。中海油是中國海外海洋油氣投資最重要的企業,海外業務遍及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歐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勘探區凈面積超過7萬平方公里,其中東南亞是業務量最大的地區;公司海外資產占總資產之比、海外收入和產量占總量之比都在三分之一以上。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一些民營石油企業也開展了一定量的海外海洋油氣項目。

二是航運港口業“走出去”。中國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直接帶動了航運業的飛躍式發展。為擴大運力,提高服務能力,進一步保障航運安全,航運企業紛紛“走出去”。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為中國航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良機。航運企業“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航線拓展速度加快,海外港口投資增長,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的國際貿易發展,也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三是船舶業“走出去”。船舶業是中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船舶業高度外向型,國際化程度很高。中國船舶制造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較少,“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船舶出口。20世紀90年代,世界造船業形成了以日本、韓國、歐洲和中國為代表的“四極格局”。完工量、新訂單量和手持訂單是衡量一國船舶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中國的這三項指標自2004年開始迅速提升,2010年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中國三項指標分別占全球的41.9%、45.5%和44.6%,均位居世界第一。

四是海洋漁業“走出去”。海洋漁業已發展成為中國外向型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海洋漁業“走出去”形式多樣,如收購外國漁業公司、海外養殖投資、遠洋漁業等,遠洋漁業是最重要的形式。中國遠洋漁業起步于1985年;2016年遠洋漁業產量198.75萬噸;作業遍及40個國家專屬經濟區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南極海域。

五是海水利用業“走出去”。中國海水利用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海水淡化技術趨于成熟,完全掌握反滲透法、蒸餾法兩大主流海水淡化技術,設備造價比國外同類設備低,噸水成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國企業相繼開展了多個海水淡化“走出去”項目。

六是海上風電業“走出去”。中國海上風電業發展較快,逐步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華銳風電是較早涉及國際海上風電市場的企業,目前已居于國際海上風機供應商前列,同時涉足海上風電的安裝。

七是海洋旅游業“走出去”。近年來,中國旅游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廣泛投資于國際旅游產業,部分投資涉及到海洋旅游產業。

八是海洋工程(海工)裝備制造業“走出去”。中國海工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迅猛,開始大力承接全球訂單,中國自主研發的部分產品已達國際先進水平。2014年,中國新接海工訂單量占全球的41%,首次超過韓國,居世界首位。

綜合而言,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優勢明顯,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與韓、日等國相比,中國船舶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還相對較弱,從船舶出口結構來看,仍以油船、散裝船等傳統船型為主,承接的訂單中高端產品占比較少;中國已成為世界遠洋漁業大國,但在裝備水平、作業方式、資源探測能力等方面與遠洋漁業強國差距明顯;總體上看,中國海工產業仍未處于全球海工產業鏈的高端行列。


2012 年7月29日,海南赴南沙漁船船隊返回三亞

挑戰仍存

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過程中仍面臨不小挑戰。

其一,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仍集中在以海洋油氣、港口、海洋漁業、海洋基礎設施為主的傳統海洋產業,技術層次偏低;而高技術、高附加值,代表著未來海洋產業發展方向的海洋新興產業的“走出去”剛剛起步。

其二,涉海企業“走出去”風險防范管理能力有待加強。相對于陸域經濟,由于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遠離陸地的經營環境,投入大、周期長的行業特點,海洋經濟的風險更高。加之“走出去”所到的東道國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更放大了涉海企業“走出去”的不確定性,這就需要涉海企業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其三,金融服務有待加強。海洋產業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風險高,“走出去”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務。目前中國為涉海企業“走出去”提供的金融服務已不能滿足需求。首先,國內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大型企業可借助國際金融市場融資,中小企業則缺乏資本市場有效支撐。其次,以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為主的政策性金融對企業規模和盈利前景要求高,主要服務對象為大中型國有企業;商業性銀行貸款利率高、期限短,中小企業在信貸、抵押等方面無法滿足銀行要求;中小型企業及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第三,中國現行法規對國際商業融資的控制較嚴。


2015 年8月13日,在馬耳他瓦萊塔的上巴拉卡花園,一艘馬耳他船噴出十幾米高的水柱向中國航海家翟墨帶領的“2015 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船隊致敬

新路徑何在

目前來看,新階段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區位和產業選擇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是海洋經濟“走出去”的重要選擇。“海上絲路”由三條藍色經濟通道組成:第一條是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藍色經濟通道,該通道貫穿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重點領域包括航運、港口、沿海經濟特區建設等;第二條是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重點投資產業包括航運、海洋油氣、遠洋漁業、旅游等;第三條是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主要著眼于北極地區和北極航道的科考及未來的利用。

第二,推動中國航運港口企業“走出去”,鼓勵航運物流企業繼續擴展遠洋航線,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鼓勵各類企業以獨資、合資、BOT、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在全球重點地區參與重要港口碼頭的建設和運營;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形成中國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運輸大通道。

第三,推動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投資。要繼續擴大在東南亞的海洋油氣開發力度;做好未來實施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的準備;在北海、墨西哥灣、西非幾內亞灣等開發較成熟的區域,中國企業主要采取并購、股權投資等方式進入,在業已成型的開發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東非等開發格局尚未完全成型的地區,則要采取獨資、合資等多種方式深度介入,爭取成為重要的開發力量。

第四,支持和鼓勵中國涉海企業參與北極區域的海洋經濟合作,主要涉及航運、遠洋漁業、海洋能源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

第五,繼續鼓勵和支持船舶企業“走出去”。一方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實現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加快造船業結構的多元化和高端化,重點發展高技術船舶,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掌握重點配套設備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設計制造核心技術;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進造船模式的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搶占高端船舶國際市場。

第六,積極穩妥發展遠洋漁業,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壯大大洋性漁業。在遠洋漁業資源豐富的國家新建一批遠洋漁業海外基地;加強遠洋漁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遠洋漁業裝備水平,培育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增強遠洋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第七,重點推進中國海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在“走出去”過程中加強國際科研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海上合作中心等,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第八,著力推動海洋金融、海洋信息服務、海洋法律服務等海洋服務業的發展,為海洋經濟“走出去”提供服務。其中,金融服務的加強是當務之急,相關改革也正在推進當中。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布,人民銀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圍繞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了銀行、證券、保險、多元化融資等領域的支持重點和方向。

王宏指出,意見的發布實施,對于增強金融服務海洋領域實體經濟能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并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者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